——评《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与新模式。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以特色小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备受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一书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邓爱民和青年学者孟秋莉、桂橙林合作完成,是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论著。
《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一书首先构建了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特色小镇建设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旅游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内涵、特征与发展路径。此书认为旅游特色小镇应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挖掘人文底蕴与生态禀赋,在分析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找准旅游市场定位,制订并落实专项旅游规划,形成“
镇、产、旅、人、文”五位一体新型旅游发展产业平台。书中综合运用城乡规划学、产业经济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理论,并通过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构建了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此书还对如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炼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主要方面和重要特征。
《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一书不仅构建了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还对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探讨。旅游特色小镇的“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既然是特色小镇,就需要有一定的“小镇”资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镇都有发展成为旅游特色小镇的潜质。鉴于此,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应该基于小镇原有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对文化与民俗资源应该重点发掘并形成比较优势。在前期规划中要避免“千镇一面”的拿来主义设计思路,在实际运营中要避免和周边旅游项目展开同质化竞争。书中探讨了如何培育旅游特色小镇产业集群;通过探索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的关键点,提出了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模式;探讨了国内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如何规划建设旅游特色小镇、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保持和开发旅游特色小镇的历史文化和原生态生活场景等实践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旅游特色小镇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集旅游服务、文化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生活等多重旅游功能于一体,不仅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体,还是**了产业链、投资链、数据链、服务链的生态圈,通过集聚各类**要素,结合创新因子,打造旅游新业态。旅游特色小镇符合现代大众文化性和休闲性的旅游偏好,将逐渐成为深受市场青睐的产品类型。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小城镇缺乏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这也导致了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规模受限,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尤其是税源性项目少,**发展能力弱。因此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在**多部门的联合下打破边界限制,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实现旅游特色小镇的市场化运作。
教授邓爱民深耕旅游研究20余年,《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一书结合了笔者多年旅游景区开发、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的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案例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撰写,填补了国内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研究的空白,不仅对旅游特色小镇开发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具有**作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还***开拓了旅游特色小镇研究的问题领域,是旅游特色小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