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竞争新赛道,已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以往注重单一消费业态的培育,而通过产业融合营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则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突破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夜间区长”由各区分管区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则鼓励各区公开招聘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主要是协助“夜间区长”工作。
夜间经济是指从晚7点至次日6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这其中包括购物、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业态。夜晚是白天的延伸,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夜晚也蕴藏着巨大的生产力。资料显示,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收入、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而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在夜间。而在英国,2017年夜间经济占全该国GDP的6%,已成为英国第五大产业,伦敦夜间经济提供了八分之一的工作岗位。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消费方面已不局限于解决温饱,而是希望通过消费带来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结束白天快节奏的生活,可以选择更多的夜间服务去放松。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北京、天津、河北、重庆、西安、南京等地都推出过发展夜间经济的相关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随着人口不断向郊区迁移,城市的商业气氛被稀释,市民应有的夜生活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夜间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说,夜间经济作为城市竞争新赛道,已经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以往注重单一消费业态的培育,而通过产业融合营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则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突破口。
虽然夜间经济优势明显,但也有不少地方的管理部门和市民担心,夜间经济的安全、服务质量、噪音、垃圾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使夜间经济的预期效应打折。如何善用夜间经济之利而避其害,这就需要**上心、企业**、市民耐心,共建信心。
首先,需要**积极推动发展与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有机结合。**要通过与场地经营者、夜间消费者对话的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平衡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
其次,需要普遍服务与特别服务相结合。一方面要完善交通、环境、水电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建设商务休闲、健身娱乐、音乐书吧、特色餐饮等符合特定人群消费特色的集聚化、规模化夜间经济区域,比较大限度地避免扰民。
再次,需要属地管理、行业监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上海市实行“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商户圈联合自治,这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